close

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成功處方1、用「思考性語言」取代命令孩子會對家長的命令做抗爭,是因為他們感受得到其中的威脅,同時也會努力奪回眼看就要消失的掌控權,而家長可用「問題」方式呈現思考性的語言,這是愛與邏輯教養的關鍵,例如:「你聽起來很生氣,我很願意聽聽你想說什麼。」思考性語言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該怎麼學習,效果會比家長告訴他們怎麼做要好得多。家長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對孩子說「不」,孩子聽得太多,多半會忽視它;因此,少說「不」,改用其他的字眼來引導孩子思考,可避免衝突。2、透過「選擇」來獲得掌控如何與孩子進行一場必勝的大戰呢?做出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可讓孩子為他們長大後的世界做準備。「選擇」之所以奏效,在於「選擇」建立了一種強迫孩子思考的情境,「選擇」提供孩子犯錯和從後果學習的機會。孩子每做錯一次選擇,隨之而來的就是錯誤選擇的自我懲罰,因此他們不會對家長生氣,也不會產生掌控權的大戰。3、要同理心,不要怒氣!舉例來說:身為關心孩子的您,知道缺乏睡眠的孩子隔天的狀況會變得很糟,在學校中可能無法有好表現,但是家長又沒有辦法強迫孩子睡覺。真實世界中並不會依照家長以平常常用的「多次警告」模式來進行,也不可能因為孩子「苦苦哀求」,而發生家長任由孩子玩耍不睡覺的情況。要讓孩子在犯錯之後,能「承擔後果、記取教訓」的法寶就是「同理心」,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輔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的那一邊,成為他們的盟友,這樣才能發揮「機會教育」的作用。如果您不知道要如何對孩子發揮同理心、不知道該說什麼,建議您可以嘗試以「問問題」的方式將問題轉到孩子身上,例如:「現在你該怎麼辦呢?」。藉由家長的鼓勵,孩子會感受到自己受到生命中重要的人物所喜愛;接續著,孩子需要具備同年齡孩子多相互競爭、成功所需要的技能,因此,家長必須讓孩子覺得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,無論決定的對或錯,他都能堅強的承擔後果。當我們認同孩子的需求,給予他們充分的愛,讓孩子去學習負責任的思考與生活所需要的關鍵技能,孩子會很有安全感。它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自信心,孩子也會變得較聽話,比較守規矩,長大之後也就會變成有責任感的人了。from:e-mail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0000192 的頭像
    pa0000192

    油漆

    pa00001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